3月7日,由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北碚区天印小学承办的 北碚区中小学科学学科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暨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小学)第一期启动仪式举行,全区共计近200人参加。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据了解,此次培训活动覆盖北碚区所有中小学科学类学科教师,涵盖科学、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并创新性地将中小学科学学科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与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小学)相结合,实现教师发展与学生培养同频共振,双向提升。这也是“雏鹰计划”首次在小学段展开,正式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培养链,着力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活动现场,西南大学岩溶环境办公室主任李勇代表雏鹰联合培养单位进行发言,他表示,实验室将安排科研人员深入雏鹰学校开展科普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同时邀请学生走进科研实验室,参与简单的科研项目。他们还计划与学校共同开发特色科学课程,助力科学教育教学。
展开剩余72%西南大学岩溶环境办公室主任李勇代表雏鹰联合培养单位进行发言。主办方供图
北碚区教育委员会基教科科长李红指出,北碚区长期将科学教育置于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其发展。本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北碚区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与《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文件精神的关键行动。这一系列动作对于推动全区科学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是在 “双减” 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生动实践。
北碚区教育委员会基教科科长李红发言。主办方供图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雏鹰计划”项目主管李九彬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小学“雏鹰计划”的总体情况、目标定位。他建议学校应当立足实际建设精品课程、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相结合,以此更好地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雏鹰计划”项目主管李九彬介绍项目。主办方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集合多所学校、科研基地及高校多方协同合作,如西大附小、朝阳小学、金兴小学、侯光炯科学家精神基地、科普空间站、岩溶环境重点实验室等共同参与,搭建起学校、科研机构、高校协同育人新机制,打破教育资源壁垒。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科学教师张涧清、北碚区朝阳小学校校长郭勇分别发言,表达了对“雏鹰计划”项目的真切期待,以及对保障项目顺利完成的决心。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培训现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崔鸿和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林长春还受邀为参训老师带来了题为《科技辅导员科教制及方案的设计》以及《拓展教育广度,挖掘科学教育活动与方案设计》的报告。在场的老师纷纷表示,本次培训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通过这次培训,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老师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积极探索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新路径,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文字: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科学创新教育教研员李敏
编辑:王娅萍
审核:杨帆
发布于:重庆市